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氟化工、氯碱化工600618)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业务为基础化工原料、食品包装材料、氟化工原料及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拥有氯碱化工、硫酸化工、煤化工、基础氟化工等氟化工必需的产业自我配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基础配套原料、氟致冷剂、有机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在内的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并涉足石油化工产业。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未发生重要变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以及公司不断加大氟氯化工先进材料发展,高端化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增强多化工子行业集约协同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竞争地位,主营业务保持良好增长趋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80亿元,比上年同期(以下称“同比”)增长39.24%。(1)具有较高进入壁垒。其普遍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连续作业等生产特点,对工艺技术、安全环保、装备水平、公用工程配套、物流运输仓储、供产销衔接、特种专业、专业管理和人员专业素质等具有较高的要求,为国家重点调控、监管行业,属高安全生产风险、高能耗、污染行业,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产业政策高度敏感行业。企业的经营发展受产品、技术标准、安全、环保、土地规划、能源等产业政策,以及资金、技术、人员、土地、空间布局、安全环保设施、公用配套、资源、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等生产要素约束较强。(2)业绩对原材料和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较高。由于原材料成本占成本的比例较高,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业务收入(收入=销量*产品价格),并且原材料和产品价格的波动较大,因此,原材料和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产品的盈利能力,对企业业绩有重要影响。(3)业绩具有周期性波动特征。作为基础工业部门,其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直接受行业供给周期、下游消费周期、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行业供给、消费、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直接影响原材料和产品的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引起产品价格高波动及运行趋势变化。且由于经营业绩对原材料和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较高,业绩会由于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周期波动发生较大波动。公司产品品种多,应用广泛。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氟化工原料、制冷剂、含氟聚合物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食品包装材料、石化材料、基础化工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新能源、电气、电器、化工、机械、仪器仪表、建筑、国防、航天、电子信息、环保、纺织、金属表面处理、制药、医疗、纺织、食品、冶金冶炼等各工业部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其应用范围随着科技进步、消费升级不断向更广更深领域拓展。公司氟化工材料以其独特优异性能,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支撑材料。报告期,公司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公司核心业务氟化工处国内龙头地位,其中氟制冷剂及氯化物原料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尤其是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及其主流品种的市场地位全球领先;含氟聚合物材料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色氯碱新材料(VDC和PVDC产业链)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公司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资源保障能力、市场变化等,制定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分解落实生产经营目标任务。采购:公司及下属经营主体单位采购部门建立健全合格供应商目录及其考核机制,按照原辅材料需求计划,通过招标采购、协议采购、战略采购、集量采购等多种采购方式,向供应下达采购订单,约定品名、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交货地、数量、质检要求等,并跟踪督促定单交互,到货后由质量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后入库。生产:公司各生产主体单位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计划制定具体作业,组织产品生产,完成生产计划。公司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市场变化、生产装置运行状况,通过下达调度令,对生产计划进行临时调整。销售:公司各经营主体单位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客户订单计划、产品市场预测等,通过直销、经销等方式,落实销售计划任务。研发: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市场需求、技术进步要求等,制定公司年度科创计划,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满足公司项目发展和生产装置技术进步需要;公司研发机构及各经营主体单位根据公司科创计划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负责实施。公司成立以来,坚守化工主业,形成以氟化工为核心、相关化工产业高度协同的完整氟化工产业链形成集约经营、集约发展优势。公司产品成本、费用和收入(产品价格、销量)为公司业绩主要驱动因素。报告期,驱动公司业绩上行的主要因素包括产品价格上涨、产品单耗下降、产销量增长、产品销量增加、品种结构调整、财务费用下降等;驱动公司业绩下行的主要因素包括原料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工资及费用上升导致产品销售成本上升,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上升、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等。其中,产品价格上涨增利237,931万元、主要原料价格上涨减利121,719万元,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报告期,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处于较高景气阶段。生产基本平稳,价格持续上涨,投资及出口增势良好。产能利用率为77.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平均2.4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累计同比增长16.3%;投资同比增长15%,高于工业平均4.1个百分点(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有机化学品出口总额500亿美元,同比增长49%,贸易顺差181亿美元,同比增长366%;无机化学品出口总额184亿美元,同比增长82%,贸易顺差70亿美元,同比增长76%;合成树脂出口总额201亿美元,同比增长40%,贸易逆差155亿美元,同比下降40%(来源:海关总署数据)。公司产品所在行业总体延续去年以来景气周期。尽管公司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但受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支撑和行业供需状况同比改善等影响,主要产品价格同比上涨,驱动行业盈利回升。公司核心业务氟化工产品市场结构性分化延续。作为新能源材料的氟化工产品,受下游高景气的拉动,产品价格高位波动运行,产能投资增加,行业竞争格局趋向分散。氟制冷剂中,二代氟制冷剂HCFCs因受配额控制,产品盈利较强;但第三代氟制冷剂HFCs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新冠疫情、上游氯化物原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预期配额争夺异常激烈,行业总体开工水平低位运行,部分品种亏损运行,行业竞争格局继续趋向集中。氟聚合物(PVDF除外)供需增长,但受经济下行影响,市场竞争仍然激烈,行业竞争格局总体稳定。氟化工原料中,氯化物价格同比上涨并相对近几年处较高位运行;受氟制冷剂等下游产品需求疲软影响,萤石价格总体稳定,无水氢氟酸价格延续自2021年以来的小幅回升趋势(相关产品价格走势请前述——公司近几年主要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报告期内,行业产品供需改善、产品价格上涨,行业盈利回升。公司克服新冠疫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HFCs激烈竞争等不利影响,实现主要产品量增价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主营业务盈利水平和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公司业绩变化符合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期,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国内新冠疫情冲击超出预期,国内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公司经营与发展的不利因素增加。公司主要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的成本压力较大;受新冠疫情冲击,尤其在3月中旬公司所在地政府启动了新冠疫情I级应急响应,公司物流受阻,生产经营明显受到影响;经济明显下滑,导致公司产品市场需求低于公司预期。公司生产经营与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压力明显加大。面对超预期困难和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公司上下坚守初心使命,坚定发展信心和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咬定年度经营与发展计划目标,迎难而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经营发展,以“绿色化发展、数字化改革、新巨化远航”为工作主线,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绿色化发展,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强化市场分析预测,强管理、保安全、提效率、优结构、稳生产、拓市场、抓机遇,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影响和市场变化,保持生产装置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实现增产增销增收增利,运营水平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核心产业氟化工的竞争主动地位增强。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04亿元,同比增长28.3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87.80亿元,同比增长39.24%;实现利润总额10.96亿元,同比增长698.7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3亿元,同比增长816.04%。主要工作分析如下:一季度,针对外部疫情多点散发、公司经营区域疫情管控、物流受阻等严重不利影响,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完善复杂环境下的产、供、销、储、运及公用工程的协调保障机制,科学组织抗疫和安全生产,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员工共同努力下,实现员工零感染和疫情期间安全生产。二季度,公司迅速全面复产,针对经济快速下行、市场需求减弱,原材料和产品市场波动加剧、供应链不稳定因素增多,强化市场和产业链的运行分析,保持生产经营的灵活性、针对性,充分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精心组织生产运营,积极开拓产品市场,抢抓进度计划,狠抓原材料和产品市场波动机遇,确保产业链的稳定运行、经济运行,迅速扭转生产经营下滑趋势,实现主要产品的产量外销量稳步增长,创出单季度最好产销量水平。报告期,公司以安全文明生产为前提,“零违章、零隐患、零事故”为目标,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基础,坚守底线思维,统筹安全与发展,加大安全环保投入与治理力度,巩固和提升生产装置“零手动”水平,推广应用先进安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优化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链本质安全环保水平,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强化全员教育、全面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提升,为产业链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4、致冷剂(含HFCs)产量含混配致冷剂产量,产量大于销量主要为部分致冷剂(含HFCs)用于公司混配致冷剂原料所致。(二)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强化经营管控和高质量运行,狠抓市场机遇,实现盈利水平和经营业绩大幅提升针对经济下行、需求转弱、物流不畅、产品和原材料市场波动较大,公司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全面分解落实各项经营指标,严格经营活动分析与控制,严格执行纪律,统筹协调资源配置,强化市场筹划、机遇把握,优化供应结构、市场布局结构,积极拓展供销市场,狠抓市场机遇,着力增产增收增效、提质增效、降本增效,严格费用支出,保证研发投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创效水平和资产质量,实现增产增销增收增利并有效化解部分原材料上涨成本。报告期,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09,616万元,与上年同期的13,724万元相比增加95,892万元。主要增减利因素(同比)分析如下:(1)产品价格上涨增利237,931万元,其中:基础化工产品增利93,580万元、氟制冷剂产品增利70,264万元、含氟聚合物产品增利39,057万元、氟化工原料增利16,480万元、食品包装材料产品增利14,140万元、石化材料产品增利4,410万元。(1)产品销售成本上升减利146,704万元,其中:主要原材料价格上升减利121,719万元、电价上涨减利9,130万元、蒸汽价格上涨3,153万元、副产品变动减利1,374万元、工资及费用上升减利11,328万元。报告期,公司以打造氟、氯高性能化工先进材料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围绕产业链的高端化延伸、新消费需求、生产装置技术进步、发展动能培育等,抓紧抓实公司年度科技创新计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实施,增添发展后劲,巩固提升竞争地位、竞争优势。投入研发费用4.32亿元,加强低碳环保制冷剂、高性能氟氯化工材料、产业关键技术二次创新、产品终端化等产品和工艺技术研发,取得新产品中试、小试等3项研发成果,公司及子公司申请技术专利受理29项、获得专利授权46项。公司“含氟聚合物生产工艺数字化建模提质增效与推广应用”获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技术中心公司“肟循环产业链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克服疫情对项目建设的不利影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8亿元。5万吨/年异丙醇建成投运;10kt/aPVDF项目二期B段、年充装34.208万吨新型环保制冷剂及汽车养护产品项目(二期)、3.5万吨/年碳氢制冷剂、5000吨/年巨芯冷却液(一期1000t/a)、海外氟化工等项目基本建成;系统筹划创造项目开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