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大任务。城市治理现代化既是软实力,也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硬道理。
张玥:不久前,天津发布2024年20项民心工程,从就业、教育、养老到惠民安居、商业便民等,紧紧围绕民生福祉做文章。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就是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保障居民安居乐业作为头等大事,这样才能让城市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丛屹:是的。城市是幸福生活的载体,人民城市理念深刻而鲜明地回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时代命题,也凸显了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增进民生福祉。透过20项民心工程能够发现:就业有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幸福生活就有托底;基础设施建设良好、出门可见碧水蓝天绿树,生活、工作就拥有更加舒心愉悦的环境……从解决“有没有”上升到“好不好”,城市治理指向的是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现代化”应有的体现。
张玥: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天津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城市更新不是为新而新,而是着眼市民需求变化,融入城市功能演进,解决好“更新什么”“怎么更新”等问题。
丛屹:城市更新与人民需求应该高度同频。它不单单是在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发力,还包括依托科技创新进行产业升级、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凸显城市底蕴、构建良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只有将城市治理、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整体推进,才能全面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完成这样一个系统工程,也需要采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手段,比如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到交通、环保等领域,培育壮大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为“楼宇经济”注入活力,都能为城市更新提供有力支撑,将城市变得更宜居、韧性、智慧。
张玥: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您认为,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是什么?
丛屹:过去有个形象的说法叫“摊大饼”,指的是在城市空间、产业发展等方面粗放扩张,看上去体量在不断扩大,其实难以形成发展后劲,反而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内涵式发展注重结构、效率、质量,与集约式、绿色化发展相伴随,把“精明增长”“紧凑城市”“韧性城市”等作为诉求,通过引育高附加值产业、优化生产力布局等手段,不断激发城市发展的潜能。归根结底,内涵式发展追求的不是城市有多大,而是有多优,解决的是发展质量问题、动力问题。
张玥:您说的“优”很关键,天津正在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上发力,千方百计增强发展潜力、优化发展空间。这是一个在创新中完成城市更新的过程,探索内涵式发展更丰富的路径。
丛屹:没错。天津拥有港口、人才、科教等方面的优势,产业门类齐全,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湿地、海洋等生态资源也很丰富,既蕴藏着许多待唤醒的资源,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做好“三量”工作,需要更多运用改革办法、技术手段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比如,天开高教科创园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全新平台,一些老旧厂房与新业态、新产业融为一体,表面上看是资源的利用方式、功能发生了变化,实质是跳出传统视角看资源,通过思路变革激制机制、活用科技创新、摸索新业态新模式。这些都充分说明,只有在创新中不断更新,城市的优势才会被充分利用,业态的丰富性与产业的能级才会得到提升,最终加快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