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 《目录》的出发点是筛选出固有危险性高、发生事故的安全风险大、事故后果严重、流通量大的化学品,尤其是发生过重特大事故的化学品,引起社会和公众的特别注意,提出管控要求,引导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近日,应急管理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专门就与工信部、、交通运输部联合研究制定颁布的 《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目录 (第一版)》 (以下简称 《目录》),向媒体进行了解读。
据该负责人介绍,在确定 《目录》中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具体名单时,综合考虑了化学品的固有危险性、国内外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及后果、国内的生产使用情况、当前国内重点管理的情况等多种因素,通过对列入 《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进行筛选和综合评估确定了最终名单。
第一批共确定了20种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其中爆炸性化学品4种、有毒化学品6种、易燃气体5种、易燃液体5种。该负责人以氯乙烯为例,指出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后将其确定纳入《目录》,包括:氯乙烯属于极易燃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一旦泄漏会沿地面扩散,并在低洼处聚集,极易引发燃烧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属于固有危险性较大的危险化学品。历史上发生过多起重大以上事故,事故风险高。如1989年辽宁本溪草河口化工厂 “8·29”重大爆炸事故、2018年河北盛华化工有限公司“11·28”重大爆燃事故。
当前,氯乙烯的全国产能在2500万吨左右,上下游企业超过100家,生产使用范围和数量大。一直以来,氯乙烯都是各部门重点监管的高风险化学品,已列入 《重点监管化学品目录》《高毒物品目录》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等多个目录。
该负责人指出, 《目录》中列出的对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的管控措施主要有五条,涉及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管理的各个阶段。
建设信息平台,实施全生命周期信息追溯管控。为深刻吸取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在救援过程中暴露出的各部门间信息没有互连互通,信息不能共享,不能实时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去向情况,难以实现对危险化学品全时段、全流程、全覆盖安全监管的教训,研究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通部门间信息沟通的 “鸿沟”,实现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全过程跟踪、信息监控与追溯。
研究规范包装管理。危险化学品包装不规范是引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重要原因,2019年发生的多起硫酸二甲酯事故都涉及包装不规范的问题,而目前国内对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包装的监管仍存在不足之处。需通过研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推动实施涉及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的危险货物的包装性能检验和包装使用鉴定。
严格安全准入。做好源头把控工作,严格准入条件,新建企业必须符合产业布局规划,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以保障企业的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强化运输管理。为吸取沪昆高速湖南邵阳段 “7·19”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爆燃事故等运输环节重特大事故教训,强化道路运输车辆的在线监控和预警,加快推动实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电子运单管理。
实施储存定置化管理。通过合理规划,优化管理模式,推进储存管理的精细化,实施定置化管理,确保监管部门能够准确掌握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地点和储存量,实现精准监管和事故状态下的精准救援。
值得一提的是, 《目录》特别强调了相关企业对相关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责任。即企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从源头抓起,强化涉及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此外,企业还要加强相关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管理、装卸管理,以及储存管理。(邹洁)